松尾芭蕉(1644-1694)日本江户时代俳谐诗人。本名松尾宗房,别号桃青、泊船堂、钧月庵、风罗坊等。生于伊贺上野(今三重县上野市)。俳谐总集《芭蕉七部集》(1736至1741年间出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芭蕉俳谐风格的变化和发展。芭蕉在贞门、谈林两派成就的基础上把俳谐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个性的庶民诗。他的作品被日本近代文学家推崇为俳谐的典范。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盛赞芭蕉是《万叶集》以后的“最大诗人”。至今,他依然被日本人民奉为“俳圣”。
绵绵春雨懒洋洋, 故友不来不起床。* 疲惫不堪借宿时, 夕阳返照紫藤花。* 大竹林里明月光, 间闻杜鹃声感伤。* 往日兵燹之地, 今朝绿草如茵。* 炎炎赤日当头照, 萧瑟秋风席地梳。* 奈良秋菊溢香馨, 古佛满堂寺庙深。* 古池冷落一片寂, 忽闻青蛙跳水声。* 昔日雄关今不见, 秋风掠过竹桑田。* 芒鞋斗笠, 春夏秋冬又一年。* 飘游旅次病中人, 频梦徘徊荒野林。 罗传开译 选自《外国文学作品选》(二)
春雨霏霏芳草径
飞蓬正茂盛。
译者注:这是描写春雨句,芥川龙之介很赏识它的原句。
*
古池塘呀,
青蛙跳入水声响。
译者注:这是芭蕉的名作,表示深得清寂幽玄的意境。
*
树下肉丝、菜汤上,
飘落樱花瓣。
译者注:记与伊贺人们一起赏樱。历来写樱花很多,
这里有肉丝、菜汤的生活气息,显示出平民性。
*
蚤虱横行,
枕畔又闻马尿声。
译者注:《奥州小道》的旅行,记在尿前山区中寄宿
农家人马同室的情景。
*
新叶滴翠,
摘来拂拭尊师泪。
译者注:这是到奈良招提寺,拜谒盲圣鉴真像之句。
犀 川
月明如昼,
门前涌入潮头。
译者注:芭蕉庵靠近隅田川的河口,满潮时,月光映
照潮头。虽写实景,也感到一种生命力。
*
今夜三井寺,
月亮来敲门。
译者注:此句将贾岛“僧敲月下门”改作芭蕉等人泛
舟赏月,兴余访三井寺的于那、尚白。
深川冬夜有感
舟橹打浪声,
冰凝愁肠寒夜泪。
译者注:深川是在东京都江东区的芭蕉庵地名。
茅 舍 买 水
偃鼠喉润冰苦水。
译者注:买水,指深川虽近隅田川,但缺饮用水,必
须买用水船运来的水。偃鼠见《庄子·逍遥游》:“鹪鹩
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芭蕉以偃
鼠自喻,这表示寡欲清贫的生活。
病 中 吟
旅中正卧病,
梦绕荒野行。
译者注:芭蕉五十一岁,死于旅途中的大阪,临终前,
还“切望于风雅”,留下这最后的名句。
野 马 四 吟
金屏画古松,
蛰居过冬。
译者注:野马即志田野坡的号,《炭包》的作者。四
吟是四人的联句。
*
开炉时,
瓦匠渐老鬓霜白。
译者注:炉子是家用取暖的,每年一修。今年忽觉瓦
匠见老了。
为某人折冥福
泪滴发烫声,
埋火将消冷。
译者注:某人可能指岐阜的落梧。描写他终日挨着火
钵追悼死去的人,泪水不断滴落炭灰埋下的炭火上。这里
可以从泪水烫声,推想到落泪人的悲愁。手法十分形象和
生动。
*
乘此扫除日,
木工修理自家棚。
译者注:江户时代定于二月三日为迎新年的大扫除日。
林 林译
选自《日本古典俳句选》,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雪 朝 之 鸟 寻常鸟可憎 喜见雪朝来。蝉 蝉声鸣不已 安有死亡时。银 河 怒海涌银河 流来佐渡岛。枯 树 之 鸟 秋日夕阳时 鸟栖枯树上。仲 秋 之 月 自从新月起 直待到今宵。厌 子 之 人 有人不爱子 花不为伊开。古 池 青蛙跃入池 古池发清响。明 月 月明堪久赏 终夜绕清池。道 旁 朝 颜 花 我骑行道上 马食道旁花。樱 花 但见樱花开 令人思往事。春 归 寻青春已归 追至和歌浦。旅 途 旅途今卧病 梦见在荒原。小 虫 我室蚊虫小 宜哉待客人。最 上 川 齐集夏时雨 汹汹最上川。牵 牛 花 拙匠画牵花 牵牛花亦美。富 士 之 风 扇携富士风 送礼回江户。蝉 声 蝉声似静幽 但可穿岩石。春 霞 掩映春霞里 无名山也奇。 杨 烈译